很多在职考研的人都会纠结考非全日制还是全日制,担心非全日制的学历不受认可,因此往往犹豫很长时间,今天新概念考研就帮大家理性客观评价一下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去读!
一、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的区别
全日制硕士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研究生学历,很多同学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是有很大的疑惑。首先要说明的是,二者在学历上没有区别,都是硕士学历。区别在于,全日制为脱产学习,周一到周五上课,人事档案需要归到学校,依然是学生身份,没有正式编制内的工作,即使有编制工作,也要辞职读研。
非全日制由于主要面对的对象是正在工作的群体,所以多为集中上课,周末或寒暑假某一两个月,可以不用辞职,可以有编制。在职学生的状态就是工作日上班,周末到学校学习,比较辛苦,时间紧凑,人事档案不必归到学校。
二、非全日制与在职研究生的区别
很多想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的担心主要来源于把非全硕士与原来的在职研究生划等号,感觉比较水,但其实二者只是学习方式类似,其他方面是有明显区别的。
最关键的就是单证双证问题。以前的单证在职,发的是一张学位证书而不发学历证书,即硕士学历毕业证书。
也就是说,假如你读的单证在职,去参加招聘会要填简历,那么学历那一栏只能填写本科而不可以填研究生。
具体来说,单证在职研究生在以下方面都有限制:
1.不具备研究生学历;
2.不能以研究生身份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
3.不能以研究生身份办理户口居住证;
4.不能以研究生身份办理工作调动;
5.不能以研究生身份办理晋升;
6.不能以研究生身份享受相关待遇;
7.不能被要求研究生学历的企业招聘录用;
8.要求研究生学历的岗位不能竞争上岗。
以上都是单证在职研究生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其含金量会大打折扣。但非全日制硕士是双证,即学历与学位证书都具备的研究生教育,那么以上问题都是不存在的。
三、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如何?
说一千道一万,大家无非是担心读非全硕士到底有没有用,值不值得读。
首先,先看一下教育部对于非全的定义: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也就是说,除学习培养方式不同,非全与全日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对于含金量的讨论众说纷纭,目前没有一个定论,新概念考研给大家一些建议作为参考。学历学位证书的含金量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入学考试的难度,二是学校培养质量。
从入学考试难度来看,目前教育部的规定是,非全与全日制考生同等要求,都是统一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并且基本统一划线,虽然分数会比全日制招生分数略低一些,但难度较以前的在职还是提高了很多。
至于学校培养质量,以前的在职教育很大程度上已经沦为了“花钱买学历”,但是自17年非全日制正式开始招生,教育部的重视以及明文规定要实施和全日制相同的培养标准以后,培养质量还是可以期待的。
目前非全日制改革还只是开端,就像几年前对于专硕含金量的讨论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自2016年教育部发文,确定今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将是拥有学历证和硕士学位证的“双证硕士”,其文凭的含金量将明显提升,社会认可度也将提高。
而且近年各方面已经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友好信号,对非全的学生就业放宽限制,打破以往的“潜规则”,这对于非全日制的报考来说,绝对是一件利好!
山东德州一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公务员遴选时放宽学历限制:
“遴选条件放宽一点,学历设置成本科以上,不要设置全日制,可以设置学士学位证,让更多的人充分竞争,选拔出品德和能力好的人。”
收到网友留言后,山东德州市委组织部进行了调查核实,发布回复:德州市将在2022年市直机关公开遴选中,明确报名资格条件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遴选机关不再对学历性质限制“全日制”。
2022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相关通知,将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纳入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
河南省、天津市等地的“三支一扶”、公办教师等招募公告中,都明确提到,对国家统一招生的2017年及以后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
此外,唐山、沈阳、太原、青岛等多地,也已将统招「非全日制」纳入人才引进或补贴政策。
四、
是否要选择考非全日制研究生?
综合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正在提升,而且未来几年一定会逐渐提高。跳出学费、住宿等问题上,同学们更应该关注一下院校品牌、师资、专业上。
新概念考研提醒大家一定不要跟风报考,别人报全日制你也报全日制,别人报非全你也报考非全,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报考。
在决定考非全或者全日制的时候,你要提早考虑到自己的复习水平怎么样?失败的话,能否接受,或者有多大把握能成功调剂?是否能接受再来一年,全力二战?
综合来看选择哪种类型要看自己的需求。如果你是应届生,还是建议你去报考全日制,不用太多纠结;但如果全日制对你来说已经有一定难度,竞争激烈,担心自己考不上,又不想二战或调剂,或者你是在职备考往届生,可以考虑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在非全院校当中优先考虑知名度较高的,专业选择更加契合自己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