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资讯 > 考研常识 >

考研常识丨如何避免考研择校误区?

时间: 2025-05-12 11:41:34 编辑:新概念考研

一直以来,名校对考研生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每个学校都有优势和劣势专业,名校的确是在专业实力和数量上更胜一筹,但名校考研竞争激烈,分数线高,录取比例低……对很多人来说不一定是最优选择。


为什么都想考名校


➤弥补高考失利的遗憾

许多经历过高考失利的大学生将考研作为“翻身”的机会,希望通过考研完成学校的“阶层跃升”。

考研生需要提前了解的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某一专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应正确看待研究生教育给自身带来的效果,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理想或者专业目标,勿把考研当作救命稻草,避免造成教育资源和自身时间精力的浪费。


➤从众心理

有同学表示:“身边很多同学考研都选择很好的学校,如果我只考普通院校会感觉很没面子,甚至不好意思跟他们一起复习。”实际上,你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考研目标,对你的选择负责,不需要过分在乎他人看法。


➤面临就业等现实问题

毕业生们都想在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有不少“打工人”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考研。越来越多的考研党试图通过获取名校毕业证,待价而沽。

名校确实为科研领域培养了众多人才,但各行业同样需要大批来自各个高校的应用型人才,个人的素质与实力才是就业基础。随着研究生求职的人数增加,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也有所提高,但绝不意味着非名校研究生就没有市场。


常见考研误区


误区一:考研就要去北上广,不然没有意义

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令人向往,除名校外的同城各高校也能共享许多资源,综合起来有些专业的教学资源甚至要高于综合性院校。此外,如杭州、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再如云南、广西、甘肃等西部大省,都有许多特色院校拥有优势专业值得报考。


误区二:大家都报考某学校/某专业,热门就错不了

热门专业≠好专业,计算机、法律、会计、金融等考研热门专业的报录比一度突破10:1,竞争相当激烈。并且随着经济重心变化,就业形势也在快速变化,某一专业的报考价值,不仅要看当前行业前景和发展潜力,更要从国家远景目标考虑,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


误区三:左右徘徊,频繁更换报考目标

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在几所学校之间犹豫不决,看这个也好,看那个也行。然而,频繁更换目标院校的行为有害无益,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还会影响考生复习的心情。所以,除非出现专业停招等不可抗力,一般不建议备考中途换院校。


误区四:某学长/学姐上岸了,我也一定能成功

有些考生完全照搬前辈的备考经验,试图精准还原别人的备考全程,明白人都知道,这当然不可取。他人的学习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你的能力与水平,可借鉴,不可套用。


选择院校的指标


主要有两个指标:一个内部指标,一个外部指标。


内部指标其实就是看自己的水平、能力、实力;外部指标就是要去了解跟你报考同一学校的学生,目前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竞争力。同学们可以综合四点衡量:自身基础怎么样;目标是否有刺激性;目标学校的报录比;自身的内心有多坚定。


选择院校的步骤


第一步是先定自己准备考什么专业,如果专业定不下来,就要定准备考什么学科门类、准备考什么一级学科。建议同学们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一下,全国总共有多少所院校在招这个专业,做一个列表。


第二步是把这些学校中你不可能考的学校剔除。剩下的学校按照是不是双一流、985、211,是不是34所,学科实力,全国排名进行排序。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搜索,把信息查出来,做一个综合测评及排序。


第三步是对这些院校的性价比进行综合分析,缩小目标范围。


第四步看实力,看实力就看复试分数线和招生人数这两项。一个学校的复试分数线会有起伏,比如说一年350、一年340、一年370,大家可以粗略地算出它的平均复试分数线,然后往上提15分作为初试成绩目标,或者就取它的历年最高标准去做准备。而招生人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不到四五个,那就属于难度非常大的;如果招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考研成功的概率也会大一些。


扫一扫左侧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研干货资料

优先参加最新福利活动

精品课程

暑期集训 1对1辅导 筑梦计划 定向计划
在线咨询
0元试听
校区地址

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科华北路62号力宝大厦北区917